7月1日,由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医哲学传承体系与创新发展研究”召集、科技人文研究院科学技术史(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医哲学思想的传承与传播学术论坛”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哲学、历史、中医等多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校党委副书记沈辉、首席专家王旭东教授和5位特邀专家出席,来自学校科技处、科技人文研究院等部门的领导与师生40余人参会。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吴志新主持了开幕式。沈辉副书记在致辞中强调,中医哲学是中华文明千年智慧的结晶,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今天,我校举办这场论坛,正是立足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医哲学传承体系与创新发展研究”的深厚积淀,以学术为舟、以创新为楫,探寻中医哲学在新时代的传承密码,谱写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新篇章。
首席专家王旭东教授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医哲学传承体系与创新发展研究”的研究进展。面对“中医哲学内涵边界模糊”“中医哲学的传承体系不清”“如何创新中医哲学研究”等现实挑战,呼吁以本次论坛为契机,通过哲学界与中医界的互动对话,在概念厘清、方法论融合、传播策略创新等领域形成突破性共识。
主旨报告环节,六位学者从多元维度展开思想交锋: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吴国林以量子力学经典理论类比中医经典理论,揭示其跨学科价值;华南师范大学特聘二级教授肖显静通过科学革命视角,论证古代中医是一次“大写的哲学式科学革命”,并指出“古代中医”与“近代西医”的哲学范式不同;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系统梳理中医哲学思想,列举中西医学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认知及操作异同;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闫坤如从中西医知识体系差异出发,提出中医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路径;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终身教授潘德荣基于诠释学理论,为中医经典的现代解读提供方法论框架;王旭东教授则解构“医学等于科学”的认知误区,聚焦医学革命背后的逻辑悖论,论证破解现代医学异化困境的独特价值。
本次学术论坛的顺利召开不仅标志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医哲学传承体系与创新发展研究”进入攻坚阶段,更是开创了哲学与医学深度跨学科对话的新范式。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唯有立足中华文明主体性,以开放胸怀拥抱现代性,中医哲学方能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未来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贡献传统医学中的智慧。[科学技术史(医学)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021-51322635 | 联系地址:上海市蔡伦路1200号 | Copyright 2017.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沪ICP备09008682号-2 | 邮箱:kjrwyjy@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