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我校第50期“岐黄论道·杏林有约”主题活动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中心辅楼301会议室举办。活动以“初心”为主题,回顾过去六年的活动发展历程,探讨如何在中医药事业道路上坚守师者初心,传承师道薪火。国医大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校终身教授严世芸,科技人文研究院副院长陈丽云,严世芸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曙光医院主任医师严骅受邀作分享交流。
本期活动由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科技人文研究院联合主办,采用全程线上直播形式,吸引了千余人同步在线学习收看。上海市名中医、校终身教授王庆其,校党委副书记周斌,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科技人文研究院负责人,以及各二级学院师生代表等近100人现场参与。活动由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刘虹主持。
活动伊始,师生们通过一段视频回顾了“岐黄论道·杏林有约”主题活动自2018年10月启动以来的发展历程。视频充分展示了老一辈名师名家名医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引领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成长前行的生动场景。六年来,活动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注重“思想引领、精准思政、协同联动”,受益对象从校内扩展至全市,逐渐成为一项基础扎实、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教师思政工作品牌。
为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本次活动中特别推出“岐黄论道”新标识,并举行发布仪式。该标识主体部分采用“岐黄论道”四字书法,以葫芦形状的阴刻印章呈现,象征“悬壶济世”和“阴平阳秘”的中医理念,蕴含中医的传统与智慧;辅助图案则以杏叶和祥云为元素,三片杏叶犹如打开的书本,象征中医药文化在老中青三代教师教书育人的接力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引领学生共同成长。
会上,三位嘉宾获颁“阳光导师”荣誉证书,并分别围绕“初心”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交流。
年逾八旬的严世芸教授深情讲述了自己从医从教60余年的心路历程。他认为,作为一名中医人,“初心”不仅是对医学的热爱,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守护。他特别强调了人文功底对于理解中医理论和形成临床思维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医不仅是医学,更是一门人文科学,只有具备扎实的人文基础,才能真正理解和传承中医的精髓。他还分享了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思考,提出应加强通识教育、注重实践教学,提倡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还应积极引入现代科技,促进跨学科合作,从而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中医人才,不断推动中医药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陈丽云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跟随严世芸教授二十余年的学习成长经历,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深刻体会到做学问需要认真严谨的重要性。她强调,作为青年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传承老一辈教育家的治学态度和不懈追求。她还分享了自己在中医药古籍领域的研究心得,引导青年师生加强对经典的学习研读,打好扎实的学术基础,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严骅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分享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认为,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还要具备仁爱之心和极高的责任感,尤其是在面对患者时,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她还谈到了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问题,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做好大师学术思想守正创新中的探索运用,展现了中医现代化发展的新思路。
在互动提问环节,与会代表分别就“如何把握‘严师’与‘慈师’的平衡关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方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等问题进行请教。三位嘉宾的回答详尽而富有启发性,为青年师生坚守初心、传承薪火注入新动能。
与会师生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深刻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和中医人的初心与使命,认识到不仅要在学术上精益求精,更要注重精神品格的塑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师生们深受激励,决心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进一步传承前辈们的智慧与精神,守正创新,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福祉贡献更多力量,共同推动中医薪火相传、不断前行。
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岐黄论道·杏林有约”已成为我校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老中青三代教师的同堂对话,促进交流学习,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全方位助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未来,学校将继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让更多青年教师从中受益,共同谱写新时代教师发展的崭新篇章。[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科技人文研究院]
联系电话:021-51322635 | 联系地址:上海市蔡伦路1200号 | Copyright 2017.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沪ICP备09008682号-2 | 邮箱:kjrwyjy@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