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 ENGLISH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研究院简介
      • 领导简介
      • 科室介绍
    • 学科建设
      • 中医医史文献
      • 科学技术史(医学)
      • 中医文献学
      • 中医史学
      • 中医文化学
      • 古汉语与医古文
      • 各家学说
    • 教授风采
      • 古代中医文献研究室
      • 中医医史学术流派研究...
      • 中医临床文献研究室
      • 医古文教研室
      • 中医医学史教研室
      • 各家学说教研室
      • 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
      •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
      • 中医方证信息研究中心
      •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
      •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
    • 科研教学
    • 学生事务
    • 党建工作
    • 学校首页
文化杂志 源·香有约 研讨会 杏林有约 思政论坛 严师芸
科研教学
科研教学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科研教学

“全球史视野下的药物、知识与市场流动” 暨第14届《中医药文化》学术工作坊成功举办

2022-11-29

11月19—20日,“全球史视野下的药物、知识与市场流动”暨第14届《中医药文化》学术工作坊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编辑部以及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联合召开。来自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圣路易华盛顿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等23所海内外高校及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会,共设1场主旨报告及4场分论坛报告。

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冯玉荣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吴琦、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吴志新致辞。

吴琦指出,疫情之下医药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此次线上学术交流探讨全球史视野下的医药知识与市场流动,既有学术性的探究,亦有很强的现实关怀。工作坊面向海内外医学研究者,融合医学与史学,是一次很好的跨学科尝试,是一次知识与思想相碰撞交流的盛会。

吴琦院长

吴志新指出本次工作坊将医药知识、医药市场放在全球史的脉络下思考,研究主题具有开拓性和吸引力,对医学交流史的研究大有裨益,众多学术成果的交流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及其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吴志新书记

余新忠指出本次工作坊具有前沿性和开拓性,是一场十分高端的学术会议。通过跨学科交流,结识新朋友,开创新的学术道路,可使医疗史研究不断向前推进。当前知识史的兴起,促进了医学知识的研究有了新的显示度。药物史研究是一个庞大的宝库,其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有着多重交集,药物史的引入亦将成为新史学的重要实践领域。

余新忠院长

主旨报告由余新忠教授主持,南开大学许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刘焱副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助理教授柯丽娜、浙江中医药大学郑洪教授及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树剑教授6位特邀嘉宾作主旨发言。主旨报告研究角度多元,内容丰富而深入。

主旨报告嘉宾合影

论坛一的主题为“中国与域外的药物知识交流”,北京中医药大学马捷副教授、云南中医药大学吴凯副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师资博士后杨杨、黑龙江社会科学院胡梧梃副教授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讲师、暨南大学博士后郭幼为5位学者作主题汇报。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杨奕望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杨瑞老师作评议。

论坛二的主题为“疾病、文化与药物知识的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刘鹏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王尊旺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张田生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崔军锋副教授及南开大学向亚军博士5位学者作主题汇报。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袁开惠副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李明慧老师作评议。

论坛三的主题为“药材、药物的区域及国际贸易”,浙江大学特聘研究员姬凌辉、重庆市档案馆调研员温长松、江西师范大学讲师周永生及华中师范大学吴博文博士4位学者作主题汇报。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树剑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陈思言老师作评议。

论坛四的主题为“道地药材与地方传统”,宁夏大学孙静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杨慧宇副教授、重庆师范大学讲师朱绍祖、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徐唱博士及华中师范大学程露博士5位学者作主题汇报。浙江大学姬凌辉研究员和复旦大学刘小朦副研究员作评议。

闭幕式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李海英主持,上海中医药大学张如青教授、南开大学余新忠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冯玉荣教授作总结致辞。

张如青指出本次工作坊规模大、视野广、主题多,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参会学者研究背景多元化,学术报告主题丰富,中医药这个博大精深的宝库正需要各个学科联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来展开研究引发更多思考,希冀更多的年轻学者共同携手将中医药研究推进新的境界。

余新忠用“三性两化”对本次会议进行了高度概括。第一,前沿性。本次会议的主题具有前瞻性。第二,交叉性。医学界、史学界等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从事医疗史这项跨学科研究。第三,专业性。学术研究工作者抱着专业的精神从事科研工作。“两化”是指国际化与年轻化。国际化主要体现在我们所从事的医药研究是在国际学术脉络之下所展开的。年轻化体现在本次会议中的年轻学人们展现出了很好的专业水准和锐气。希望药物史的研究在未来能够成为一个撬动医疗史乃至整个历史学和医学发展的重大杠杆,使我们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充分彰显!

冯玉荣指出本次工作坊从知识史、动物史、社会史的角度探究药物史,分享了众多前沿议题。但是药物史的研究如何从边缘走向主流,实际上有赖于多学科之间的对话,有赖于大家的共同推进,特别感谢《中医药文化》杂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以及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最后,冯玉荣引用章开沅先生的寄语“历史是画上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期待不久的将来再相聚!(《中医药文化》编辑部 )


联系电话:021-51322635 联系地址:上海市蔡伦路1200号 Copyright 2017.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09008682号-2 邮箱:kjrwyj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