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 ENGLISH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研究院简介
      • 领导简介
      • 科室介绍
    • 学科建设
      • 中医医史文献
      • 科学技术史(医学)
      • 中医文献学
      • 中医史学
      • 中医文化学
      • 古汉语与医古文
      • 各家学说
    • 教授风采
      • 古代中医文献研究室
      • 中医医史学术流派研究...
      • 中医临床文献研究室
      • 医古文教研室
      • 中医医学史教研室
      • 各家学说教研室
      • 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
      •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
      • 中医方证信息研究中心
      •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
      •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
    • 科研教学
    • 学生事务
    • 党建工作
    • 学校首页
文化杂志 源·香有约 研讨会 杏林有约 思政论坛 严师芸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第五届“上海市名中医” ——朱邦贤

2022-08-08

根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第五届上海市名中医评选工作的通知》精神,经逐级推荐、评选和公示,由第五届上海市名中医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王忆勤等49人当选“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公众号将分多期介绍第五届上海市名中医。矢志明医,赓续岐黄,以沪上名医为引领,不断推进海派中医传承创新发展。

图片

朱邦贤

上海中医药大学


从医46年,积极探索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中医诊疗规律,形成融会历代医家学术经验,以经方和大复方配伍等为特色,结合针推、外治、膏方等的治疗方法,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个人简介

朱邦贤,男,1951年3月,农工党,硕士研究生学历,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1980年毕业于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生班。担任《中医各家学说》卫生部“十一五”至“十三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国家卫健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本科及研究生教材主编、副主编、主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家学说”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医分类与代码》等国家标准修订主要负责人。

图片


主要成就和贡献

朱邦贤师承全国著名老中医赵锡武、方药中,擅治冠心病、心肌炎、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等病。在冠心病治疗方面,全面总结赵锡武宣阳通痹、心胃同治、补气养血、扶阳抑阴、温通行水、补肾养筋基础上,融入寒温并用诸法,结合膏方调治、针推并举等,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和心肌供血,纠正心律失常;在糖尿病诊治方面,承袭赵锡武、方药中消渴从肝肾、肺胃为主,重用地黄、白虎、桂枝、茯苓等学验,结合河间消渴诸论,李介鸣、祝谌予等注重活血及施今墨对药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甘寒清滋、温肝暖脾、泄浊通络诸法相参的综合治疗方案,提升了临床疗效。

朱邦贤主编出版《中医常见病证专辑》《中医病证小方辞典》《中医各家学说》《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第二版)等20余种学术专著。作为《中国医籍字典》《中国医籍大辞典》《中医学术发展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总集》等工具书的主要作者,先后荣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朱邦贤赋“方证相对”原理以新释,将历代中医文献服务于现代重大疾病防治为研究目标,率先构建了“中医方证研究与新药开发决策服务平台”,成为WHO-ICTM标准编制、中医国家标准修订和科技部重大专项研发的工作基础。

朱邦贤是WHO ICD-TCM中国专家组组长,主持编制的“中国政府推荐方案”和TCM模板成为其编制的基础;作为《中医分类与代码》等4项国家标准修订的主要起草人和负责人,将“病证理法方药相贯”临床诊疗逻辑引入国标修订,使之成为可执行、可监管、可评估的国家标准。

(来源:上海中医药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021-51322635 联系地址:上海市蔡伦路1200号 Copyright 2017.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09008682号-2 邮箱:kjrwyj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