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深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科技创新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我校党委书记曹锡康,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蓉,副校长舒静,我校终身教授段逸山,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邹诗鹏,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卫平,《上海宣传通讯》编辑部主任吕东卉,《上海党史与党建》副主编贾彦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朱惠蓉主持上午议程。
曹锡康在致辞中强调,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次会议是两者相结合的生动实践。以“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主题,就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落实到思政课和思政工作中,如何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等,对于学习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等院校不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更要在课程思政等日常教学中推进实践研究,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针,开启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合力育人新征程。
在上午的主旨发言中,段逸山从“天性”“需要”“同构”三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从“专属”和“引领”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医药的历史使命。他旁征博引,指出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天性就是鲜活的和动态的,中华民族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融合交流,能够在开放中吸收,在融合中更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需要中华文化提供充分的营养,中华文化的发展亦需要马克思主义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同构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征途中,中医药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承担着“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重大历史使命。
陈学明指出,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显示真理的威力,必须要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作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先行者的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健康的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中医药特有的辨证思维方法、整体观念以及人文主义精神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医药文化交融互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实践中,加强马克思主义和中医药文化交融互通的研究,不仅能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和促进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方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大量的灵感和动力,还可以增强和促进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陈卫平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实际出发,分析了“两个结合”的时代需求,进而提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可从“中华”“优秀”两个角度切入,进一步界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边界和内涵,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和评价标准。对中医药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中医药文化中阴阳论、元气论、五行论等深邃的哲学思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中医药文化如何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等方面都可以做深入的学理分析和研究阐释。
邹诗鹏认为,应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思维方法与中医药基础理论及其中医思维的关联性,发掘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人、生存、身体、意识等对中医现代化的意义,除治理外,还可研究中医理论有关仁、和、通、温等理念与方法对于当今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应当在开放和文明互鉴的论域深入论证中医药文化何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外,上海中医药文化传统尤其是近代以来上海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历史,以及上海中医药文化在中西医结合方面所做的探索及其成就,均有待于深入发掘。
交流发言环节,吕东卉指出,此次会议“打开了一扇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会贯通的示范。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具有必然性,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与集中体现,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必然的促进作用。贾彦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景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用科学的语言、现代的语言来解释中医,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去理解中医药文化。
下午交流发言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陶思亮、科技人文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吴志新分别主持,科技人文研究院教授叶进、张亭立、张如青、王兴伊,副研究员宋欣阳,副教授姚洁敏;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芳,副教授何兰萍、顾云湘、彭卫华;《中医药文化》编辑部主任李海英等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教学实践现状与展望”主题各抒己见,分享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思考。舒静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的讨论会,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希望本次论坛的研究成果能在全校教学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
本次研讨会由我校党的建设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科技人文研究院共同主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技人文研究院教师,以及学校附属医院、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党组织负责人等参会。
联系电话:021-51322635 | 联系地址:上海市蔡伦路1200号 | Copyright 2017.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沪ICP备09008682号-2 | 邮箱:kjrwyjy@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