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与作用,指出“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厘清中医药的源头和历史,对提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话语权具有良好推进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会议部署和调研中提及中医药,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了独特优势。探源中医温病源流,吴门医学是对中医学最伟大的学术贡献——创立和发展了温病学说。“流”已长、“源”已远,在吴门医派传天下的今天,我们必须思考的是:如何在中医药传承视域下认识吴门医学的“源”“涵”“流”?吴门医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人文精神是什么?吴门医派的治疗瘟疫的主要临床特色与内涵是什么?
基于以上问题,我院各家撷英学术社团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1年7月8日至11日前往吴门医学的发源地——苏州吴门地区,探温病源流,识吴门医学。实践团由各家学说教研室尚力主任指导,杨丽娜老师、朱思行老师、代玄烨老师带领同学们在疫病史视域下进行吴门医学实地探究。
7月8日上午,暑期实践团队前往苏州博物馆,探吴门文化之源。姑苏文化源远流长,千年名城苏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苏州博物馆呈现出苏州各个时期的文化风貌。团队在参观过程中,探源姑苏文化的内涵,感触吴地文化的魅力与特色,与姑苏文明进行一场跨时空的心灵书写与交流。吴门文化为吴门医学提供了丰腴的土壤,为吴门医学文化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7月8日下午,同学们带着参观苏州博物馆的深刻感悟来到苏州市中医医院,专访了吴门医派传承人、苏州市中医院院长葛惠男教授。葛教授带领同学们梳理了吴门医学的发展脉络,并强调明代以后,苏州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经验的积累和提升,明清疾病谱的改变,尤其是吴中地区温热多湿的独特气候,导致了瘟疫病的流行,温病学说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7月9日上午,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位于工业园区的吴门中医馆,专访了吴文化、吴门医派名医华润龄教授。华教授重点介绍了吴文化及吴门医派的历史渊源,苏州历代名医辈出,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吴门医派,及其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的三大特点。华教授告诫同学们在未来的从医道路上需更加注重文化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亦重视临床,提高医术,造福于社会。
7月9日下午,暑期实践团专访了吴门女科传承人许小凤主任。许主任介绍了妇科月经病中的调周法。调周法是将月经周期根据女性的生理特征分为五期,并分别根据五期的特点处方用药,通过调节阴阳来平衡女性的基础体温,临床效果显著。许主任认为这也是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对中西医融合的时代回应,并提醒同学们传承和学习吴门女科前辈们活到老学到老、潜心中医的精神。
7月10日,暑期实践团来到苏州市中医药博物馆。这座坐落于苏州中医院院内的中医药博物馆是苏州地区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展厅虽不大,但俱涵盖了吴门医学的方方面面。参观苏州中医药博物馆,是一次目睹故物、重温历史之行,这也将继续鼓舞同学们在继承和发扬吴门医学医术学理、医德精神的同时,承前启后,再创中医之辉煌。
吴门医学鼎盛时期以清代叶天士为代表。2021年7月11日下午,暑期社会实践团参观了“叶天士故居”。叶天士故居位于阊门外渡僧桥下塘48号,即眉寿堂。宅朝南,三路七进。中路第三进为大厅,面阔三间12.7米,进深13.6米,硬山顶。扁作梁,前后翻轩。设桁间斗拱,垫拱板雕饰灵芝纹。脊桁彩绘方胜纹。叶氏治病多奇效,常起沉疴,医名盛极于当时。正如《清史稿》言“大江南北,言医辄以桂为宗,百余年来,私淑者众。”叶氏依然是当今的医者的宗师。
本次暑期实践团队践行“知行合一”,努力在“道”的层面帮助同学体会和理解吴门医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人文精神,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以及方法论的认同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增强新一代中医学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尊重,激发对生命和社会应当具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之成为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有中医思维能力,尊重生命,有济世情怀的中医医生。
联系电话:021-51322635 | 联系地址:上海市蔡伦路1200号 | Copyright 2017.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沪ICP备09008682号-2 | 邮箱:kjrwyjy@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