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教育报国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0月29日上午,科技人文研究院召开2019年度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会议邀请张智强教授、亓曙冬教授出席。教务处副处长查建林、我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梁尚华,副院长陈丽云、张亭立及我院3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张亭立主持。
首先,梁尚华同志就科技人文研究院课程思政建设相关工作进行汇报,对已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进行展示,提出研究院新一年度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将在已有《中医各家学说》《医古文》两门重点课程建设上深挖细挖,发挥迁移辐射作用,并新增《医学史》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实现研究院三门主干课程思政重点建设全覆盖。在具体建设中,将临床实践课的课程思政与“思想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并将以课程建设带动队伍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思政素养与丰富课程思政教学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建设一支具有科技人文研究院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师人才队伍。
随后,我院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尚力和医古文教研室主任刘庆宇就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果进行了经验分享。
尚力在《教育渗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探索》汇报中聚焦“立德树人”的大学教育根本任务,根据我校中医人才培养“重传承、重实践、重人文、重创新”的特点及“一体两翼”的中医药创新性人才培养总目标,以各家学说学术思想与医家个人修养为切入点,通过专业教育与价值引导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政教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切实发挥专业教师在专业授课中的育人功能。
刘庆宇的《医古文之课程思政实践与体会》汇报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教师不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既要当好‘句读之师’,更要当好‘人师’”的论述切入,认为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时不我待。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重新审定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在保证《医古文》课程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等核心功能的前提下,重新规划教学内容,注重培养中医人才完善的人格和中医气质。思政课程的内容选择要从学生当中来,到学生当中去,以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为目标,把握思政课程的整体性、延续性。
在专家点评与研讨环节,查建林提出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课程思政的引领下,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堂之中。每一位教师要结合相关专业更好地体现教学成果。
亓曙冬认为课程思政建设不能停留在专业相关的文化层面,要不断提高,更好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课程思政要结合新时代的社会情况,立足当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引领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担当者这一时代命题。课程思政建设要提升方法,化为实践,在学理上有所提高。
张智强针对当前课程思政所面对的问题及困惑提出了相关指导性建议,指出要深度挖掘高校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之中,加强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并通过实际案例对课程思政具体的实施做出了详细的指导。
针对会议讨论内容,参会老师结合个人课程建设及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联系电话:021-51322635 | 联系地址:上海市蔡伦路1200号 | Copyright 2017.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沪ICP备09008682号-2 | 邮箱:kjrwyjy@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