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 ENGLISH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研究院简介
      • 领导简介
      • 科室介绍
    • 学科建设
      • 中医医史文献
      • 科学技术史(医学)
      • 中医文献学
      • 中医史学
      • 中医文化学
      • 古汉语与医古文
      • 各家学说
    • 教授风采
      • 古代中医文献研究室
      • 中医医史学术流派研究...
      • 中医临床文献研究室
      • 医古文教研室
      • 中医医学史教研室
      • 各家学说教研室
      • 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
      •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
      • 中医方证信息研究中心
      •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
      •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
    • 科研教学
    • 学生事务
    • 党建工作
    • 学校首页
文化杂志 学术会议 上文 文化杂志 源·香有约 研讨会
科研教学
科研教学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科研教学

王庆其教授走进《岐黄中国》系列思政课

2019-10-23

10月18日,我校终身教授、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导师王庆其走进《岐黄中国》思政大课堂,开展了“岐黄文化漫谈”的专题教学。王庆其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围绕三个案例、一个故事,娓娓道来,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勉励学生争做新时代大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王庆其指出,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技术。由生存方式衍生出中医药文化,由生存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医学。前者属于“道”,后者属于“术”,“道无术不行,术无道不久”,所以中医学从萌生开始就体现了“道术相合”、文化与医学不可分割的特点。而后他从三个案例、一个故事,提出四个“主旨命题”。首先,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体。“天人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起点,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所以古人说“学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古代贤哲们经过长期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其次,形为神之体,神为形之用。人的生命活动有两大类,即生理性活动和心理性活动,中医学认为主导统率人体生理、心理活动的是“心”。再次,健康是人体的一种和谐状态。疾病就是在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的失于和谐所产生的种种表现。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针对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的失和的具体情况,“调其不调,和其不和” ,从而恢复和谐健康的状态。最后,治病更重治人。长期以来医学是以“疾病”为研究重点,侧重于研究人生的“病”,忽略了研究患病的“人”。中医学强调不仅要治疗人之病,更要治疗生病的人。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这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在互动交流环节,针对学生提出的困惑与疑问,王庆其从读书之要、养生原则、治疗措施等方面,以具体、翔实的事例,对学生做出正确引导。王庆其博雅的风范、严谨的学风,带给学生极大的心灵触动。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内容丰富,分析透彻,深入浅出。学生们进一步领悟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掌握中医药文化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进一步明确了中医人的初心和使命,坚定了投身祖国中医药事业、福佑人民健康的决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电话:021-51322635 联系地址:上海市蔡伦路1200号 Copyright 2017.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09008682号-2 邮箱:kjrwyj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