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4日,《中医药文化》第六届学术工作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成功召开。上海中医药大学杨永清副校长,《中医药文化》主编张智强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段逸山,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所长、科技人文研究院书记、常务副院长梁尚华教授,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李洁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张如青教授、亓曙冬教授、王磊副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张智强教授对工作坊系列学术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并阐发了《中医药文化》的办刊理念和未来发展设想;杨永清副校长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人文学科建设层面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学术平台的价值并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考;常务副主编李海英对《中医药文化》此次工作坊的选题背景、筹备工作等进行了梳理和介绍。
《中医药文化》主编张智强教授讲话
常务副主编李海英介绍筹备情况
本次工作坊以跨学科、跨地域、跨文化的大视野为交流背景,重视跨界对话引发出的新观点和学科碰撞,就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研讨。主题发言不仅包括中医药跨文化的传播研究、中医药典籍文本翻译研究,还有不同地域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现状研究,并广泛涉猎中医药国际化教育研究、“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医药国际化研究等,内容广泛,气氛热烈,共同的目标在于推进中医药在多元文化世界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认同。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王建开教授从译者的角度提出中医药文化走出去不仅要有语言转化能力,更要有跨文化的意识,优秀的译者是带领作品走向读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刘锦前博士从介绍时代背景、评估传播风险、确定海外传播的核心国家,发挥智库作用等方面深度探讨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问题。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张焱副教授以《黄帝内经》“五神”概念为例探讨阐释学视域下的中医典籍概念术语英译,提出了宏观上“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微观上术语零翻译体系的翻译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主任、CCG高级研究员陆钢教授提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在文化和实践层面面临的两大障碍,对如何变革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传统方式提出见解。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育心理学和领导力研究系教授Honoré France以独特的方式介绍了中医药与加拿大土著民健康在文化认同上的相通之处。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银泉教授介绍了卜弥格的中医翻译及其为中医西传作出的贡献,显示了明清传教士对中医文化传播的积极意义。
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磊副教授通过梳理南非中医药合法化的过程和原因,提出中医药海外合法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意大利北辰之星协会主席Vincenzo Scancamarra介绍中医药教育在意大利中学、大学中的发展情况,显示了意大利民众对中医文化的极大认同。
加拿大西三一大学副教授Tina Wu认为要认同和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出我们需要一种领导力来实现中西医文化的有效沟通。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沈国麟教授探讨了如何利用互联网、影像时代的便利在被西化的环境中传播中医药文化,提出中医药文化传播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家Marceau Chenault教授以气功操练为例,提出如何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全球化发展。
长春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李磊研究员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话语、传播方法、传播对象、传播效果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若干问题,提出坚持中医药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上海中医药大学气功研究所所长李洁研究员探讨了如何跟进国家“一带一路”策略,以健康为切入,以文化为后盾,实现太极健康全球化。
上海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促进中心、上海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尚力介绍了中医药海外传播模式与路径的实践情况,认为中医文化的全球传播实际上是传统如何面对现代的问题,提出中医药文化传播要经历一个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的过程。
上海中医药大学留学生Meghdad Abdi以太极拳经典理论传播为例探讨了跨文化能力的形成。
意大利教育部国立高中法学教授Partrizia Giovanna Linda Napolitano介绍了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传统医学纳入,肯定了中国传统医学医药的国际地位。
联系电话:021-51322635 | 联系地址:上海市蔡伦路1200号 | Copyright 2017.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沪ICP备09008682号-2 | 邮箱:kjrwyjy@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