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 ENGLISH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研究院简介
      • 领导简介
      • 科室介绍
    • 学科建设
      • 中医医史文献
      • 科学技术史(医学)
      • 中医文献学
      • 中医史学
      • 中医文化学
      • 古汉语与医古文
      • 各家学说
    • 教授风采
      • 古代中医文献研究室
      • 中医医史学术流派研究...
      • 中医临床文献研究室
      • 医古文教研室
      • 中医医学史教研室
      • 各家学说教研室
      • 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
      •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
      • 中医方证信息研究中心
      •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
      •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
    • 科研教学
    • 学生事务
    • 党建工作
    • 学校首页
文化杂志 学术会议 上文 文化杂志 源·香有约 研讨会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天地至德 大医情怀——我校终身教授段逸山走进《岐黄中国》系列思政课堂

2019-04-28

4月26日我校终身教授段逸山老师走进《岐黄中国》思政课堂,以“天地至德与大医情怀”为题,围绕“中华传统美德”和“新时代大医的人文情怀”两大方面,层层展开、环环相扣,给学生们上了一堂情真意切、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中医特色思政课。

  “乾天坤地至德境,精诚且悯大医情。仁寿慈悲儒释道,欲致高远求放心”。讲座伊始,段逸山教授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入手,引出美好生活与传统美德之间的关联。接着,段教授以群经之首《周易》的“生生之德”为始,指出“德”贯穿于儒道释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他激情满怀,引经据典,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传统文化中“德”的深刻内涵。

随后,段逸山教授紧密围绕中医学子成长发展需求,指出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须有“精、诚、悯”的大医情怀。他结合李时珍、叶天士、朱丹溪、许胤宗、皇甫谧等名医的求学行医历程,引用“罗门拱立”、“程门立雪”等著名典故,循循善诱,倡导医者首先要“精”,即求学虚心,为学敬业;其次要“诚”,即为人诚信,行事审慎;再者要“悯”,即心存同情,感同身受。对于如何体悟大医的情怀,段逸山教授提出要“求放心”,就是要将自身放逐的心收回来,回到求学和敬业上。最后,段逸山教授用 “知崇礼卑”、“知雄守雌”等中国哲学智慧勉励青年学子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心胸宽广,自觉做“有志、有实、有恒”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新时代中医的开拓者。

讲座结束后,段逸山教授还和学生们就“当代中医应专注实验研究还是关注经典典籍”、“如何成为一个君子”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学生们意犹未尽。

《岐黄中国》系列思政课程,彰显学校特色、专业特点,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是中医药院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岐黄中国》品牌课程,是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电话:021-51322635 联系地址:上海市蔡伦路1200号 Copyright 2017.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09008682号-2 邮箱:kjrwyj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