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 ENGLISH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研究院简介
      • 领导简介
      • 科室介绍
    • 学科建设
      • 中医医史文献
      • 科学技术史(医学)
      • 中医文献学
      • 中医史学
      • 中医文化学
      • 古汉语与医古文
      • 各家学说
    • 教授风采
      • 古代中医文献研究室
      • 中医医史学术流派研究...
      • 中医临床文献研究室
      • 医古文教研室
      • 中医医学史教研室
      • 各家学说教研室
      • 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
      •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
      • 中医方证信息研究中心
      •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
      •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
    • 科研教学
    • 学生事务
    • 党建工作
    • 学校首页
文化杂志 源·香有约 研讨会 杏林有约 思政论坛 严师芸
研究院动态
研究院动态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研究院动态

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编辑部举办首届学术工作坊

2017-05-31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学术交流、拓展视野、互通互鉴。4月21日下午,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编辑部与复旦大学历史系高晞教授共同召集组织了以“中西医汇通的近代史研究”为主题的学术工作坊。著名中医医史文献学专家、我校终身教授段逸山,《中医药文化》主编张智强,香港大学中医学院原院长童瑶,科技人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叶进,科技人文研究院党总支书记、文献所所长梁尚华,科技人文研究院副院长陈丽云等出席本次学术活动。童瑶作为学术嘉宾致辞,对本次学术报告的主题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提出中西医汇通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会议总计包括六场学术主题报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窥探和研究中医药发展的近代历史,史料丰富、研究深入。

复旦大学历史系高晞教授以“19世纪在华西医视野中的中医”为题,从史料入手回顾了19世纪医学传教报告、学术期刊专著等对中医外科学、解剖学、药物、伦理观等的认识,解读了西医对中医药认知的变化及原因,认为从西方视野观察中国医学需要结合历史语境。本特利大学历史系Bridie Andrews(吴章)副教授以“丁福保与现代医学的伦理观”为主题,讲述了丁福保的医学经历、医学伦理观的变化过程及原因,并揭示出身体健康与行为、道德具有密切关联。我校科技人文研究院李铁华副研究员作了“从上海佛慈大药厂的变迁看影响中药科学化的社会因素”主题报告,介绍了佛慈大药厂创立和发展过程、创办者,组织构架、经营模式,佛教因素与社会环境变迁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内华达州立大学东亚历史系Hugh Shapiro(夏互辉)副教授以“欧美与东亚身体观对脑的认识”为题,通过大量的史料图文说明欧美和东亚虽然有着不同的身体观,但对大脑和生殖的认知却有共通之处,从中西医双重角度分析了脑与身体脏腑尤其是肾精、性器官等的关系。我校科技人文研究院章原副研究员报告题目为“从《申报》看晚清中西医汇通思想的舆论空间”,主要探讨了《申报》在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的生存空间及重要影响力,梳理分析了《申报》在医学领域主张中西汇通,推进医学制度改革、指摘医学时弊等内容,认为其对构建中西医汇通的文化土壤发挥了一定作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秦倩讲师,通过“国际法视野下的传统医药”的研究,指出目前尚无直接规范传统医药的国际法文件,法律文件散见在不同的国际法领域,并对国际知识产权法、主要土著医药知识保护国际法、WHO的传统医学政策等进行了阐释分析。

主题报告之后,段逸山对此次学术交流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对中医西传、西医东传、中西医交流的特点、形式等比较研究以及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文化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认为此类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深入和细化。张智强在总结讲话中认为在当今中西医并重的背景下,探讨中西医汇通的历史、促进东西方医学文化相互交流、互相取长补短非常有意义,这次工作坊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今后杂志社要思考如何利用好学术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引领中医药人文学科的研究方向。(李海英)


联系电话:021-51322635 联系地址:上海市蔡伦路1200号 Copyright 2017.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09008682号-2 邮箱:kjrwyj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