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 ENGLISH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研究院简介
      • 领导简介
      • 科室介绍
    • 学科建设
      • 中医医史文献
      • 科学技术史(医学)
      • 中医文献学
      • 中医史学
      • 中医文化学
      • 古汉语与医古文
      • 各家学说
    • 教授风采
      • 古代中医文献研究室
      • 中医医史学术流派研究...
      • 中医临床文献研究室
      • 医古文教研室
      • 中医医学史教研室
      • 各家学说教研室
      • 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
      •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
      • 中医方证信息研究中心
      •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
      •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
    • 科研教学
    • 学生事务
    • 党建工作
    • 学校首页
文化杂志 源·香有约 研讨会 杏林有约 思政论坛 严师芸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

科技人文研究院2017年工作要点

2017-05-31

为推进科技人文研究院(以下简称“科文院”)2017年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2017年工作要点》,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科技人文研究院2017年工作要点”,请各科室根据工作要点,认真开展相关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做好发展规划,稳步推进工作

1、制定“科技人文研究院发展规划(2017-2020年)”,总体布局,指导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积极参与学校高水平院校建设、部市共建等重大项目,抓住契机,发挥特色,对接各项建设任务。

二、聚焦研究领域,加强学科建设

3、加强教育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高原高峰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建设。注重发挥学科特色,加强成果表达。

4、重点围绕科技史、中医药文化与教育、中医学术发展、中医文献与信息等研究领域,积极组织科研课题申报。做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等申报工作。力争立项2项以上省部级以上课题,发表25篇以上CSCD、CSSCI及SCI期刊,出版学术专著4-6部。

5、充分发挥《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中医药文化》杂志等资源和平台的支撑作用,提高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科技人文学科领域的综合实力。

三、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6、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促进教研室规范化建设。在教务处指导下,以本科教学水平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梳理问题,认真总结,为教学工作更上台阶打好基础。

7、加强中医各家学说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探索理论教学与临床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扩大中医各家学说在临床的运用;融合相关课程,形成医古文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传统文化、人文素质、实际能力的并重培养;以科技史学科建设为依托,加强多学科融合的医学史教学团队和课程建设。

8、以学生有效满意度为中心,在骨干教师激励计划带动下,通过教学改革,做好教学团队、教学兴趣小组、校本特色教材、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教学成果表达、教学督导与评价等工作,加强内涵建设。

9、在国家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基础上,鼓励教师进一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好教材的编写,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特色教材申报工作。

10、加强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和提升,从严管理,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设立专项经费,加大对研究生学术成果表达的支持,鼓励研究生学术创新;通过研究生论坛、学术会议、学术沙龙等,为研究生创设学术交流平台。

四、完善人事制度,助推人才培养

11、根据学科发展需求,拟引进全国中医药院校领域知名专家和211、985院校科技人文领域高级别人才1-2名。通过杏林学者、国内外访问学者等人才项目,加强中青年人才培养与绩效评价。今年拟输送3名教师参加人才进修项目。

12、打造科文院人才培养计划,拟资助2-3个人才团队;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提升学科影响力与人才竞争力,设立院级科研项目10项,重点资助中青年教师科研工作。

13、举办高级别学术会议、沙龙、专题讲座等,加强对中青年教职工的培养,今年拟举办6-8次高级别专家讲座。设设立专项经费及机制,邀请科文院全体副高及以上职称教职工担任主讲,开展“兰台”讲坛系列活动,促进学术交流。

14、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指导下,引导教师围绕学校发展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潜能和兴趣,合理定位,明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三种岗位类型和岗位职责,稳步推进分类考核。

15、成立上海市名中医陆鸿元工作室,做好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与创新,促进中青年骨干人才成长。

五、以《中医药文化》为重点,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

16、围绕学科发展,今年拟主办国内或国际高端学术会议1-2次。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优秀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计划15-20人次。同时,立足长远,围绕研究生的培养、青年教师成长、中医药国际化等,争取与国外相关高校及研究机构,探索共建合作机制,加强中医药文化的海内外学术交流和调研工作,提升学校影响力。

17、以《中医药文化》编委会、学术委员会等专家资源为基础,增进与上海地区综合性大学、南京、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相关院校人文学科专家的沟通与合作,关注当前中医药文化跨学科研究,重点抓原创、热点、前沿的学术研究,进行深入开掘策划,优化稿源。参与并组织主题工作坊、学术会议等,为杂志提升影响因子创造条件,扩大《中医药文化》中文版影响。

将《中医药文化》海外版打造为树立中医药国际话语权,促进海内外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使其融入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成为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张国际名片。通过挖掘学术资源、打造精品栏目、完善编辑模式、丰富微信活动、保证推送数量等,提升社会影响力。将微信平台打造中医药双语传播的精品,融入我校“自媒体矩阵”。

18、借助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配合学校做好中医药国际化相关基础性工作。

19、优选中医药文化相关专题,编写脚本,制作专题微视频,做好文化宣传工作。

20、建设科技人文研究院网站。

六、民主管理,争创先进,落实党建责任制,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21、加强领导班子和党支部建设,落实党建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要求。

22、完善民主管理,关心教职工,加强人才培养。平稳过渡、充分调研,制定并完善涉及全体教职工利益的制度、政策。详细了解师生需求,加强信息公开,主动积极做好服务工作。

23、整合资源,加强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先进基层党组织、特色党支部建设,加强宣传,争创特色。通过国医节义诊、科学商店、党组织共建等平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七、办公区域功能提升与环境美化方案

24、对图书馆楼8-10楼开展办公区域功能提升与环境美化设计,以达到集中办公场所,提高办公效率,美化办公环境,提升文化内涵的目标。


联系电话:021-51322635 联系地址:上海市蔡伦路1200号 Copyright 2017.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09008682号-2 邮箱:kjrwyjy@163.com